QZZN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使用微信注册/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57|回复: 28
收起左侧

2014年上班第一天,为自己加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2-7 20:31 | |阅读模式
“马上体”还看进行时(今日谈)

  每逢春节,也是一次文体的狂欢。马年新春,从嘴上到网上,从短信到微信,“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一切”等祝福语万马奔腾,“马上体”成为这个春节最流行的文体。仅在新浪微博,“马上有”话题讨论量超过2亿次。(提出现象,用“从……到……”以及举例说明“马上体”流行的现象)
  过年说点吉祥话,讨个好彩头,本是年俗,做“马上有”的祝福文章,更是古已有之。细细品味当下流行的“马上体”,像是一个社会多棱镜(说明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有对新年的期待,也有对现实的焦虑有励志的愿景,也多少掺杂一些浮躁的心态。“马上体”虽然表达的是祝福,背后却蕴含着关于幸福与梦想的诸多思考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幸福没那么简单,从来就没有立等可取的成功,也没有一劳永逸的奋斗。大到国家的改革蓝图,小到个人的生活梦想,都有一个实现过程,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马上祝福”可以有,而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马上心态”却不可长。(最后说明作者的观点)
文章虽然很短,但是很是清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点明观点(解决问题)一个不少。语言简洁,活泼。
发表于 14-2-8 16:13 |
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全体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建设的需要,这既有利于促进人口纵向流动、增强社会安全感,也有利于使群众对民生改善有稳定的预期,对于拉动消费、鼓励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决定,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基金筹集采取个人缴、集体助、政府补的方式,中央财政按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地方政府为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鼓励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会议要求,要整合资源,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改进管理服务,做到方便利民。要严格基金监管,严肃查处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让亿万老年人心中有底、基本生活无忧


让亿万老人衣食无忧
经济日报     作者: 孙世芳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是一个涉及几乎每一个中国家庭的重大社会制度创新,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在我国社会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又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主要内容,其覆盖面最大、涉及面最广。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基本建立起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提高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种城乡分设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未能充分体现保障公平的原则,造成老年人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城市远远高于农村,社会保障待遇也存在较大差别。就是在城市内部,不同行业间的养老保险数额差别也很大。
  每个老年人都连着一个或几个家庭,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仅直接惠及亿万老人,让他们衣食无忧、颐养天年,而且也惠及众多家庭。使全体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促进人口流动、增强社会安全感,也有利于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进一步稳定群众对民生改善的预期,从而拉动消费、鼓励创新创业,让城乡居民共同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普遍较低,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是一项全局性的重大改革,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艰巨性,系统推进,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4-2-13 11:08 |
为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天蓝、地绿、水净”是我们的美好愿景。但是,美丽中国不会自动从天而降,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政府、企业、公众齐心协力、各尽所能,用扎实有效的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建设美丽中国,政府是主导。
  我国的社会制度安排和发展模式决定了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是很强有力的,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也同样如此。(解释性语句)
  政府的主导首先体现在倡导文明理念上(措施一)要在全社会培育起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工业化的深度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框架下进行:要向全社会讲明这样一个道理,如果缺失了生态文明,繁荣、富强、现代化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全然没有意义。更何况如果没有了资源、破坏了环境,我们连生活的前提都没有了,遑论发展(假设论证)同时,做好顶层设计(措施二)建构符合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抓手制定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政策,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全社会进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轨道。在此基础上营造制度环境,(措施三)通过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对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的行为给予鼓励与激励,对于损害生态文明发展的行为则予以制约与惩戒。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在这一过程中要切实肩负起引导与监管的责任,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能与不良行为沆瀣一气,否则便是失职或渎职。
  ——建设美丽中国,企业是主体。
  不同的生产方式造就不同的生态环境。向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转型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是生产方式的直接实践者,在改善和提升生产方式方面责无旁贷。(解释性语句)目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背后,不少企业生产方式严重落后是个重要原因现在有些企业从账面上看效益不错,其实是大管子把废水直接排到河里,大烟囱把废气直接排到空中,那些利润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曾经有位市长痛心疾首地说:“一个企业一时欠下的环境账,十个企业一辈子也还不了。”这样的感受发人深省。现状)
  要改变这种现象,企业一定要下大决心舍得投入搞技术创新培育和发展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新兴产业,提升和改造传统生产方式,从源头上根除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可能。企业应自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决改变把资源成本和环境生态成本外部化的行为,让企业的效益成为不欠生态账的效益,用充满阳光的利润为美丽中国奠基。措施)
  ——建设美丽中国,公众是主人。
  如果说生产方式的主体是企业,生活方式的主体就是社会公众。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对生态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近来,全国很多地方接连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雾霾天气,其产生原因是复杂的。但不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生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原因)据有关方面测算,城市汽车尾气导致的污染要占到三分之二还强。另据测算,我国城市私家小汽车保有量即将过亿而且增速不减。高排放、不低碳的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压力,从这两个数据可见一斑。反过来,如果每个公民都能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情况就会不同。仅以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为例,今年北京烟花爆竹的总体燃放量在下降,而且相对集中在除夕和初五这两个节点,其他地方烟花爆竹的销售量也都有下降的报道。这就是公民的自觉行动(数据+举例论证)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出一点改变,汇聚起来就是很大的改变。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每个公民都是美丽中国的主人。
  政府、企业、公众既要各负其责,又要相互配合,如果形成合力就会出现1+1>2的效果。比如,我们大力倡导公交出行,可是城市私家车增长仍然很快,背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公共交通不够便捷。如果政府能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体面的公共交通,汽车生产企业不断提升新车性能,公民尽量少开私家车、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方式,节能减排的效果就会形成共振。所以说,公众转变生活方式的背后既有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规模与水平的责任,又有企业生产技术不断改造升级的义务,这三者是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政府、企业、公众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只要我们不辱使命、持之以恒,美好愿景就一定能够实现。(号召式结尾)



总结:
论证模式一:解释式语句+具体体现一、二、三(分论点一)
论证模式二:解释式语句+现状+措施一、二、三(分论点二)
论证模式三:解释式语句+原因+例子+措施一、二、三(分论点三)


语句: 1、政府、企业、公众既要各负其责,又要相互配合,如果形成合力就会出现1+1>2的效果
2、要向全社会讲明这样一个道理,如果缺失了生态文明,繁荣、富强、现代化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全然没有意义。更何况如果没有了资源、破坏了环境,我们连生活的前提都没有了,遑论发展(假设论证)
3、如果政府能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体面的公共交通,汽车生产企业不断提升新车性能,公民尽量少开私家车、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方式,节能减排的效果就会形成共振。(假设论证)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4-2-18 13:27 |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是一场艰苦的革命

  作为今年全国两会备受瞩目的重要成果之一,《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获得批准,政府自身新一轮改革在换届之际正式启动,迈出稳健扎实而影响深远的重要一步。
  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中央领导的铿锵宣示,在时隔3个多月之后,落实到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实际行动中,有力回应了公众对于深化改革的强烈期待。
  这次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在简政放权、减少微观事务管理、更好发挥市场和社会作用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进一步厘清了政府和市场、社会的边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取得新进展。作为上一轮大部门制改革的延续和完善,本轮机构改革有望成为释放制度红利、激发社会活力的新支点。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就是一场革命。
  政府机构改革向来被视为改革中最大的“硬骨头”。机构撤并,无疑会减少官位;而职能转变,意味着权力格局和利益蛋糕的调整和重新分配。这无疑都是在“革自己的命”、“割自身的肉”。如何达成改革共识,凝聚起强大的体制改革动力,在改革中体现机构精简、职能转变、运行顺畅、效率提高的要求,考验政府的勇气,更检验改革者的智慧。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先后进行的六次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的机构设立和职能调整始终伴随和适应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凸显政府自身改革的演进轨迹和转变职能、提高效能的不变追求。
  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加大,促进了社会生产率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大幅提高,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政府自身围绕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计划经济的职能不断减少削弱,服务和保障市场健康运行方面的职能不断强化,制度“转轨”稳步推进。
  尽管成效显着,但如果用严格的标准审视,植根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部门职责分工仍未彻底整改,国务院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推诿扯皮、公共资源碎片化频现;有些领域“政出多门”却“问责无门”,安全事故在部门林立的背景中接二连三发生。一些部门抓大事管宏观不够,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有抬头增多趋势,这些已影响行政效率和政府权威,客观上容易导致不作为、乱作为,甚至给权力寻租、贪污腐败留下空间和机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压力较大。必须通过政府转变职能,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和体制支撑,让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政府的归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机构是躯体,职能是灵魂。如果政府职能得不到转变,机构改革就只是表面上的拆拆建建,看起来热闹而已。
  政府职能要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方向转变。经济社会要发展,一个好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从市场准入到市场监管,政府职能的核心要求是营造一个既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的制度环境。办个企业,行政审批手续多,市场准入门槛高;办了企业之后,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反而没人监管,伪劣商品横行,这是本末倒置。适当放权,不是要放弃监管,而是要少干预经济的具体运行,要对违法的市场行为时刻警醒,及时采取措施。同时,政府要信任社会自治的力量,给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很多事情上,让社会组织做比政府亲自去做效果更好,“性价比”更高。
  政府职能要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方向转变。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单位“办社会”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个人对单位和组织的福利依附大大减弱,依据市场需要来配置人才和人力资源成为可能。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既是满足社会高效运行的途径,也成为提升人民幸福感的有效手段。老百姓对政府机构的名称、级别和分工并不太关心,只看办事是不是“痛快”了,服务态度是不是变好了。
  政府职能要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方向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鼓励公平竞争,也要扞卫社会公正底线,避免竞争可能导致的两极分化动摇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这决定了政府既要积极推动反对垄断、鼓励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建设,也要注重运用多种手段搞好再分配调节,体现社会公正要求。
  在坚持中深化,在探索中完善,政府自身的改革一路走到今天,靠的就是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实事求是、稳中求进的策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也没有完成时,只能是不断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要求,实事求是地改,与时俱进地变,抓住机遇期,用好“窗口期”。舍此,既没有出路,也没有前途;循此,则天高地阔,前景无限。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4-2-18 14:21 |

全部来自QZZN
无恒业者无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志
——论“蓝领”工人立身、立业、立尊


     “工人”的“工”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这说明工人顶天立地的辛勤工作,他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在面对产业升级的今天,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当下,“蓝领”工人不要说尊严了,就是立身似乎也面临着问题。
    古人云:“无恒业者无恒产 无恒产者无恒志”。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职业,才能立身、立业、立尊。对于我国“蓝领”工人来说,提升自身的素质技能,激发的自身的工作热情,发挥创造力助推企业走自我创新之路,进而为铸就民族的品牌而发挥自身价值,“蓝领”们的尊严得以彰显。
    “蓝领”们要立身,要提升自身的素质技能,获得稳定的工作。“要让劳动者活的有尊严。”温总理的这样句话告诉我们,每位普通的劳动者首先有稳定的工作,才会有尊严。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必须有一技之长,才能从事稳定的工作,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由此,“蓝领”工人才能够真正立身。
   “蓝领”们要立业,要发挥自己的工作激情,助推企业走自我创新之路。长期以来,我国是“打工经济”,产业结构粗放,在面临人口红利消失和环境资源优势丧失的严峻形势时,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势在必行,“蓝领”工人,作为劳动力主力军,在提升素质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激发工作激情,攻克工作上的难题,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蓝领”工人才能够真正立业。
    “蓝领”们要立尊,要释放自己的创造潜能,为民族品牌创发展有所担当。耐克就一个“勾”,每年从我国“勾”走了上百亿财富;在世界五百强中,韩国、日本有很多企业,而我们国家却寥寥无几。“蓝领”工人在新的时代,不再仅仅是“劳力”,更要起到技术专家的作用,要推动民族品牌这艘巨轮破冰前行,让民族品牌的尊严屹立于世界市场。由此,“蓝领”工人才能够真正的立尊。
    “美”当代“蓝领”,提升他们的素质和技能,适应产业升级的需求;“丽”自主品牌,助推我国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推动我们民族品牌巨轮奋力前行。唯此,“蓝领”工人才能立身,立业,立尊;唯此,我国企业获得了尊严,民族品牌获得了尊严!

“蓝领”:撬动中国经济的时代力量


    编织袋、解放鞋、粗布褂、白毛巾、大碗茶……多少年来,这些词都在默默的诠释着这样一个群体:“蓝领”!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我国劳动力人口充足,我国处于“代加工”的产业结构阶段,我们靠“蓝领”们的汗水滋润着社会经济的强劲发展。
    但是,在面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的今天,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当下,谁来撬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蓝领”力量!对于我国“蓝领”工人来说,提升自身的素质技能,助推企业走自我创新之路,进而为铸就民族的品牌。唯此,彰显“蓝领”的时代力量。
  “蓝领”的力量,要通过由体力向技能转型来实现。传统的体力工作以及逐步不适应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需求了,“蓝领”工人必须通过要提升自身的素质技能,经过职业技能培训,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由此,“蓝领”才能积聚力量。
   “蓝领”的力量,体现在助推企业走自我创新之路方面。长期以来,我国是“打工经济”,产业结构粗放,在面临人口红利消失和环境资源优势丧失的严峻形势时,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势在必行,“蓝领”工人,作为劳动力主力军,在提升素质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激发工作激情,攻克工作上的难题,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由此,彰显“蓝领”工人的时代力量。
   “蓝领”的力量,体现在为民族品牌发展和壮大方面。美国耐克公司就一个“勾”,每年从我国“勾”走了上百亿财富;在世界500强中,韩国、日本有很多企业,而我们国家却寥寥无几。“蓝领”工人在新的时代,不再仅仅是“劳力”,更要起到技术专家的作用,“蓝领”工人要释放自己的创造潜能,推动民族品牌这艘巨轮破冰前行,让民族品牌的尊严屹立于世界市场。由此,彰显了“蓝领”工人的时代力量。
    给“蓝领”们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工人的素质技能的提升;给“蓝领”们一个杠杆,这个杠杆就是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再给“蓝领”们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和民族品牌壮大的梦想;那么,“蓝领”,必将成为撬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力量,也必将成为美丽中国梦的实现者!


弘扬科学精神  提升科学素养(杨二邪)(是什么)
    “落后的科学普及所放弃的发展空间,很快就会被伪科学所占领”近期发生的张悟本事件正印证了著名哲学家萨特的这句话,在张悟本事件中暴露出了我国当前科学精神的缺乏,科学普及工作的不足,致使伪科学有空可钻。与此同时作为科学精神代表的科学界也频现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事件,严重违背了科学精神内涵。科学精神的缺乏,科普工作的不足,会给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努力提升公民科学素养。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的发展。但是当前存在着“钱学森之问”高等教育无法培养出创造性发明型杰出人才,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学术造假学术腐败频现,社会上假神医批着伪科学招摇撞骗,这些现象极大危害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权利,不利于科学发展的实现。弘扬科学精神,能够在全社会树立实事求是科学精神,从根源上杜绝学术造假学术浮躁,在人才培养实现突破。提升科学素养,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伪科学的辨别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题中要义。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这就要求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科技发展。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和科学精神的树立,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和科学精神的树立能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科学技术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科学技术的发展更离不开对科学精神的弘扬和全民科学素养的普及。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科学素养。
    温  家  宝总理曾说过“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弘扬科学精神  提升科学素养(一路向北)(为什么)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这其中,科学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产业科学技术水平过低,制约我国的发展;民众缺乏科学常识,整体科学素质不高,偏信邪说;社会风气不正,一些媒体工作者热衷于以“神秘现象”、“专家大师”等伪科学猎奇新闻吸引公众眼球;教育界学术论文造假现象普遍,高校教育质量日趋下降,难以为国家培养出创造性、发明型人才。萨根在《魔鬼出没的世界》中所指出:“落后的科学普及所放弃的发展空间,很快就会被伪科学所占领。”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科学素养。
    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科学素养,是提高科技水平,提升综合国力的“奏鸣曲”。保持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综合国力离不开科技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航天、教育等各个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提高国家科技水平的基础与整体国民科学素养的高低密不可分。如果国民具有较高科学素质,那么国家的人才储备必然丰足,进而经济发展快,综合国力提升。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国力强盛,其国民的科学素质是其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些发达国家视科学精神和国民的科学素养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广泛开展科普工作。所以说要想使科学技术进步,奏响提升综合国力的“奏鸣曲”,就必须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科学素养。
    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科学素养,是改善社会风气,破除伪科学的“降魔杵”。伪科学之所以能够在社会生活中传播,正是由于社会风气中缺乏科学精神,国民科学素质不高。社会风气中缺乏科学精神,各种歪理邪说就会大行其道。国民不具有科学素养,就不能识破那些披着科学外皮的伪科学。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科学精神,可以有效的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让国民懂科学,信科学,这也是破除破除伪科学的最好的方式,如果国民都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那么那些伪科学就会像是白面中的煤渣一样明显,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无处藏身。所以说要想改善信邪传邪的社会风气,破除伪科学,就必须拿起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科学素养这杆“降魔杵”。
    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科学素养,是去除学术腐败,加快培养人才的“特效药”。我国现在的学术腐败问题令人担忧,由于学术腐败,致使我国不能培养出国家发展需要的创造性、发明型人才。这样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的发展。导致学术腐败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术界缺乏科学精神,在学术研究中过于趋利化,不再具有科学研究中应具备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的实质中具有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而这些精神的缺失正是导致学术腐败的最大根源。所以说要想解决现在我国学术界出现的学术腐败问题,进而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不失为一剂“特效药”。
    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出现的科学技术水平低,社会风气不正,学术腐败问题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科学素养,这样才能达到党中央关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奏出新的篇章。


弘扬科学精神  提升科学素养(一路向北)(怎么办)

    2010年11月25日,中国科协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进行公布。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 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民众科学素质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所以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国民科学素养。
    大力加强科普工作,传播正确科学思想,确保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工作广泛开展。2011年5月28日,温家 宝总理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要大力加强科学普及工作,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所以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途径宣传科学常识,弘扬科学精神;组织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定期举办科学普及活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团体开展义务科普活动。力争使科普工作达到社会各界广发参与的效果,最终实现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确保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工作落到实处。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有很多,但教育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为国家培养其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人才储备,更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教育体系是否能够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直接体现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工作是否落到实处。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同时加强教育的软硬件方面建设,改进现有教育体系的缺陷,完善不足,让教育系统为国家提供发展提供所需人才。这样也就保确保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工作落到实处。
    鼓励科技创新研发,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确保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工作发挥成效。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的工作成效直接体现于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生产力水平的竞争,而生产力水平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水平的竞争。科技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科技的创新研发能力。为了提升科技水平,确保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工作发挥成效。必须鼓励科技研发工作,对于一些取得明确科技成果的科研工作者,给与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奖励;鼓励民间团体和个人进行科技创新;组织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攻关技术难题。这样使国家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从而确保了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工作发挥成效。
    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指出科学技术即是生产力,而我国国民科学素养较低,直接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世界大发展的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4-2-19 10:55 |
稳定政策 深化改革 推进农业现代化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第一个农村工作会议,也是农业农村发展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深刻阐述了事关“三农”发展的战略性、方向性重大问题,全面部署了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总要求。这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快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交待背景及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三农”快速发展、持续向好(总基调)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农民增收有望实现“十连快”,农业农村发展全线飘红(具体表现)站在新起点,我们一定要清醒看到,当前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站在新的起点上,说缺点了,要改进的地方,然后说具体的点…………)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1、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挑战更严峻:2、需求总量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确保粮食安全难度增大3、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谁来种地问题日益凸显;4、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农村社会管理压力加大。(提出论点:必须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寻求新突破解决好这些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重大课题,必须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寻求新突破。
  稳定政策是前提。35年农村改革,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三农”政策深得民心,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重要性)新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一定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坚持中央农村基本政策不动摇,尤其是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稳定保持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三个坚持”是具体步骤方法,但是社论的方法与申论要求的方法来讲,不够具体,)中央鼓励各地探索创新,先行先试,但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权益,不刮风,不走偏,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改革创新是动力。要立足国情农情,顺应现代化规律,坚决破除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持续发展是方向。要更加注重永续发展,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协调兼顾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建立起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抓好粮食生产是首要任务。我们是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虽然全国粮食总产迈上1.2万亿斤台阶,但总体看,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不能因为连年增产而思想麻痹,不能因为发展向好而工作松懈。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数量增加的同时,要下决心抓好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优先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有序稳步推进。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明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农业、惠农村、富农民,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努力开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4-2-24 13:04 |
中断了几天,今天继续。



高考作文议论文分论点的设置技巧(虽然是针对高考作文而写,我感觉对申论分论点的设置很有指导意义

议论文确定好中心论点固然重要,但设置好分论点,深入论证则更加重要。这是因为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证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设置分论点的技巧。

分论点表述的要求:
1.“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不同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分论点的设置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
2.“分得开”,所列的几个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
3.“排得顺”,所列的几个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一、分解方式多样化   
  1、并列式分解

  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一般情况下,议论文可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在一篇议论文中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述清楚,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
  (1) 角度一:阐述内涵。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即:是什么?
可用格式:关键词+是……   (“是”的后面往往是一个比喻修辞中的喻体。)

  例1《坦然》(中心论点:坦然,才是美的真谛!)
  ①坦然是快乐和美丽的源头活水。
  ②坦然是物我两忘后的一种超脱。
  ③坦然是尔虞我诈外的一份闲适。
练习: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08四川高考作文题)
中心论点:我们要坚强。
分论点:坚强,是                                                            
          坚强,是                                                            
             坚强,是                                                   
(坚强是遇到困难时咬着牙不哭,坚强是坚持到底笑到最后,坚强是勇敢担当自己的责任。
(宽容是拉近心灵距离的绳索。宽容是化解矛盾的良药。宽容是提升修养的秘方。)

  (2)角度二:分析原因,揭示作用、价值、地位。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即:为什么?
可用格式:关键词+是因为……
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中心论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①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②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③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3)角度三:提出策略。主要是回答解决问题的方法。      即:怎么样?可用格式:关键词+需要……
练习: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的议论文或记叙文。(07湖南高考作文题)
中心论点: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分论点: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                                                   
参考示例:
  ①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
  ②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从阅读中汲取养料。
  ③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
  (4)从意义和影响角度设置分论点。
  例4《谈意气》(中心论点: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①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他们不畏风霜,不畏冷雨。
  ②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不惧的,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③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他们笑对坎坷,拨云见日。
  (5)从中心论点所涉及的人、事、物等角度设置分论点。
  例5《说“安”》(中心论点: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
  ①志者,必先安心。
  ②治者,必先安心。
  ③智者,必先安心。
  ④知者,必先安心。
  2、递进式分解
  (1)按议论步骤递进。议论文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来写作,这其实是一种递进关系。考生可以集中笔力写清楚一个方面,也可以三个方面都作全面详细的写作。
  例6《谈“让”》(中心论点:让是一种美德。)
  ①让,它是一种宽广和崇高。
  ②让,可以让我们赢得尊重。
  ③让,需要更多包容与大度。
  (2)按论点内涵递进。论点内涵的递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分论点的设置也应该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例7《诗意地生活》(中心论点:诗意地生活,是在纷繁现实之中,留一方净土播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地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的累累硕果。)
  ①理想,它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②奋斗,它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③收获,它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对照式分解  
  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可以是分论点的对比展开,也可以是对分论点的辩证分析。
  例8《谈个性》(中心论点:在合适的个性中彰显人生的精彩。)
  ①个性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而是合理的思维创新。
  ②个性不是新潮的奇装异服,而是有礼貌的行为举止。
  ③个性不是随意的放浪形骸,而是高尚的思维品质。   
  
二、语言表达文采化  
  1、将分论点加以修饰、限定,构成排比句
  例9《争》(中心论点:人生要奋勇拼搏,力争上游。)
  ①争是一种态度,一种孜孜不倦、力争上游的态度。
  ②争是一种品格,一种不畏强权、誓不言败的品格。
  ③争是一种自信,一种敢为人先、壮志满怀的自信。
  2、用“不是……而是……”的形式来构成排比句
  例10《放弃》(中心论点:放弃,绽放出别样美丽的人生之花。)
  ①放弃,不是退缩,而是另辟蹊径。
  ②放弃,不是懦弱,而是蓄势待发。
  ③放弃,不是绝望,而是轻装上阵。
  3、引用古诗、名言,并构成排比句
  例11《生命》(中心论点:生命,在追求中放飞不同的人生。)
  ①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豁达洒脱。
  ②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③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4、运用修辞手法,把分论点写成比喻句,并构成排比句
  例12《读》(中心论点:读,一把钥匙。)
  ①读,一把钥匙,一把可以打开心灵的钥匙。
  ②读,一把钥匙,一把可以理解别人的钥匙。
  ③读,一把钥匙,一把能打开心灵黑暗世界的钥匙。
  ④读,一把钥匙,一把探知未知世界的钥匙。   
  三、逻辑关系严谨化
  1、分得清。分论点之间界限要清楚,不能互相交叉重叠,不能有包容关系,力戒平面铺陈。
  2、论得透。每一分论点的阐述最好控制在250字左右。可先用一句话点明分论点,然后结合事例简要地分析议论一番,最后总结。
  3、点得准。分论点要准确得当,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4、手口得紧。一是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不能一个从“类”的角度,一个从“因”的角度,造成逻辑混乱。二是分论点必须紧紧围绕中心论点来展开,要很好地服务于中心论点,切忌另起炉灶而置中心论点于不顾。
小结
以上的几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从中心论点的是什么方面阐释内涵,从为什么方面分析理由,从怎么办方面探寻方法,从正反方面运用对比等。为了方便起见,将它们分开讲述,其实,在实际运用中过程中,往往是交叉、综合使用的。只要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掌握好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的原则,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议论文分论点设置“三忌”
1、分论点设置忌“顾左右而言他”
我们在设置分论点时,就不能脱离中心论点 去“顾左右而言他”。但是,有很多学生在设置议论文的分论点时,忽视了根据中心论点的制约性按照一定的“向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展开,从而使分论点沦为了一种“标签”。

以命题议论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为例。有学生在分析了命题的内涵之后,得出了“‘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人生永无止境的追求”这样的观点,这样的观点正属于“新解”的范畴,但是,在设置分论点时却没有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分解: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持之以恒;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直面挫折。
这样的分论点的设置,偷换概念,中途易辙。表面上看,“向度”清晰,而实质忽视了中心论点的制约性,因此,只能是一种“标签”。
“ 这山望着那山高”原来的意思是“爬上这一座山,觉得那一座山更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其主要意思是指人永 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是一个含贬义色彩的成语;所谓“新解”,就是要从原意中翻出新意,从原来的否定之中寻求值得肯定的内容,如“永不知足是一种精神,是一 种追求”等等,而这才是该命题的核心所在,也是我们作文所要论述的观点。据此,我们可以根据“这山望着那山高,是……的精神(表现)”的“向度”来切分出以下几个并列关系的分论点: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2、分论点设置忌“前言不搭后语”
议论文中分论点设置的第二要素是,几个分论点应该是按照同一尺度、同一标准切分出来的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应该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不能是按几个不同的标准切分出的几个不同的方面。
议论文分论点的设置,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中心论点去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具体用哪一个问题来切分,要视文章的中心论点而定。但需要注意的 是,我们只能以三个问题中   特定的“那一个”来切分,这就是同一尺度、同一标准,而不能同时动用两个甚至三个问题来切分;否则,我们切分出的分论点就会出现 “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例:
以命题议论文“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为例。这是一道思维限制比较明确、语文味较浓的作文题,有一定的审题难度。通过分析命题的结构我们可以发现,该命题的重心在“给……机会”,而不在“梦想”,其中心是要我们去谈“怎么样才能让梦想开花”。但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围绕“怎么样”来切分分论点。如:
①梦想是亮在人生航道前方的灯塔;
②拥有梦想就拥有了人生的希望;
③梦想要靠持之以恒的努力去成就。
表面上看似乎是三个分论点,但实际上这三点又不能成为分论点,因为这三点分别从属于“梦想是什么”“梦想的作用”和“怎样实现梦想”三个不同的层面,是用三个不同标准切分出的,只有第三点才能与中心论点直接对接,才是我们所说的“子论点”。
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关键是分论点切分的标准不统一。如果围绕命题的重心“给……机会”和“梦想开花”的比喻,严格按照“怎么样才能让梦想开花”这同一标准来对中心论点进行切分,那么很自然的就能够切分出以下几个层次:
①用信心播种梦想;
②用汗水浇灌梦想;
③用智慧耕耘梦想;
④用创造收获梦想。
3、分论点设置忌“剪不断理还乱”
议论文中分论点设置的第三要素是,几个分论点之间应该构成一种并列或递进关系,而不能存在包含或交叉现象,否则就容易因概念间的界限不清而造成思维的紊乱、结构的混乱。这就需要我们在切分出分论点之后,要仔细检查分论点所包含的几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确保这几个方面是平行的或递进的。

以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为例。有学生在对“绿色生活”作了简单的阐释、强调“绿色生活”的重要性之后,提出了如下四个方面的观点:
①绿色生活,能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
②绿色生活,也等同于健康的生活;
③绿色生活,会使我们远离污染,远离喧嚣;
④绿色生活,人文生活,低碳生活。
乍一看,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晰。但是,这四个分论点所领起的四个层次是什么关系呢?这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论点呢?认真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这四者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密切的关联,这四个方面也不是真正的分论点。因为这四个分论点中概念的大与小、具体与抽象胡乱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表面看来是很有层次感的,但实际上文思不清,松散杂乱,大有“脚踩西瓜皮”之嫌。
其实,围绕“绿色生活”,我们可以通过“绿色生活是什么”“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怎样去做”等途径来切分出若干分论点。比如:
①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热爱(绿色生活需要我们热爱自然);②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护卫(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护卫自然);③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顺应(绿色生活需要我们顺乎自然)。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4-2-24 13:54 |
接地气才有生气(时论精粹)

周奉真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数百万党员干部自觉深入基层接地气,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指出现象,后面又具体事例说明之)其中,甘肃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很有代表性。它是该省历史上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扶贫攻坚行动:省市县乡四级机关40多万名干部直接帮扶8000多个贫困村、40多万特困户,并约定不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绝不脱钩。
  接地气,党员干部才能不断从群众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力量。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我们党的事业,根基在群众,力量在群众,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在群众。只有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接上地气,党员干部才会有蓬勃的生气和创造力,我们的事业才会有必胜的力量和光明的前景。(意义+论点)
  接地气是党员干部增长才干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对实际情况最了解,对社会生活体验最深刻,他们当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巨大的力量和无穷的创造力(说明人民群众对实际情况最了解、力量巨大的现实状况)。接地气,是一个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的过程,也是干部成长的客观要求(接地气对党员干部成长的重要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读了很多书,掌握了很多书本知识(举例说明)。但如果自认为很了不起,本事很大,可以不需要密切联系群众而照样作决策、办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对比论证说明接地气即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事实一再证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说理论证)。只有放下官架子,甘当小学生,真心拜师、虚心学习,群众才会乐意收徒、倾囊相授,干部才会尽得真传、增长才干,为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策)
  接地气是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说明求真务实是优良传统是共产党的政治品格,即从意义角度写解释性语言当前,一些干部浮躁、浮夸、浮浅,对我们的事业危害尤为严重(不好的现状:问题来了)。根治这种不健康的风气,接地气是一剂良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受领悟到的是生活的真谛、朴素的真理、人间的真情,不知不觉中,三浮就会烟消云散,求真务实就会蔚然成风(说理)倡导接地气,就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做到接地气,才会让我们做人做事体现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把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结合起来,把立足实际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真正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对策)
  接地气是党员干部作风纯洁的根本保证。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是保证我们党永葆本色、永不变色的根本所在(解释性语句)不可否认,(提出不好现象的又一过度词)有个别干部习惯于养尊处优,热衷于灯红酒绿,沉湎于声色犬马,整天在机关里接官气,在酒桌上接俗气,在小圈子中接江湖气。官气、俗气、江湖气,完全是歪风邪气,绝对不会养底气、聚人气、创生气(不好的现状:问题来了!!)。要保持党员干部的作风纯洁,惟有扎扎实实接地气。把群众放在心上、当成亲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样的感情最纯洁,思想最纯洁,立场最纯洁,行为最纯洁。这样接地气,能够让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洗礼、境界得到提高。(对策)




1、人民群众对实际情况最了解,对社会生活体验最深刻,他们当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巨大的力量和无穷的创造力
2、根治这种不健康的风气,接地气是一剂良药。
3、只有放下官架子,甘当小学生,真心拜师、虚心学习,群众才会乐意收徒、倾囊相授,干部才会尽得真传、增长才干,为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不可否认,(消极现象)  过度词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4-2-25 22:04 |
组长,我来跟帖了~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4-2-27 20:30 |
学习一下我们组员大作文的语言: 1、……等社会事件,无一不在挑战着公众的道德底线,敲打着有人们的神经。 2、活熊取胆引发了各界口诛笔伐,虐猫视频招来了网友人肉搜索,杀狗防疫让H区陷入舆论风暴。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4-2-28 13:56 |
城管绝大多数是好的 少数不好现象被放大

  城管与执法对象,似乎永远是一对“冤家”。双方的冲突,又以城管执法人员和占道设摊经营的小商小贩之间最为激烈。
  双方的矛盾真的无法调和吗?渐被妖魔化的城管能否走出执法的尴尬?长沙城管的经验告诉我们:两者的矛盾完全可以调和,城管执法也完全能够走出尴尬。
  城市需要城管,城市离不开城管,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需要平等型城管。城管与执法对象之间的矛盾激化,很多时候是因为双方地位不平等,加上缺乏沟通和理解(原因)只要沟通理解到位,就没有调和不了的矛盾。城管执法人员首先要放下身段,主动与执法对象进行平等交流,了解他们的诉求,解开他们的心结,消除他们的误解。只有平等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待问题,才不会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片面埋怨和指责对方。这样,才有助于城管在执法中获得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效果)
  我们需要文明型城管。同样面对的都是弱势群体,为什么有的地方总是冲突不断,而有的地方却“平安无事”?(提出疑问)根本原因还是城管队伍素质的问题(原因)。不可否认,城管这支队伍绝大多数是好的,只是少数不文明现象被媒体放大后变成“一地城管出事,全国城管蒙羞”。我们看到,大多数冲突事件都是由粗暴执法引起的。尽管“替罪羊”往往是临时工,但也改变不了城管粗暴执法的形象。面对弱势群体,更需要一种“亲和式”的文明执法。坚持宣传教育行政处罚相结合,先教后罚、以教为主,对轻微的违法行为,实行“首违免罚”。多一些疏导途径,少一些强制堵截;多一些“亲情提示”,少一些行政处罚。
  我们需要服务型城管。明执法,要求转变执法理念,从管理到服务。“围追堵截”的方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从源头上化解城管和小商小贩之间的矛盾,必须给小商小贩一条出路。通过协调相关部门,尽力为小商小贩开辟新的经营场所,为他们能够在城市生存创造条件,让城市管理工作真正转变为服务人民的工作。转变执法理念,从管理到服务,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对于个别执法者而言,习惯了高高在上的管理者风格,要主动为执法对象提供服务,还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
  我们需要法治型城管。走出城管执法尴尬的所有措施,都离不开法律的支撑。只有通过法律授权的方式,明确城管管什么、怎么管,才能保证行政权力的有效行使,改善城管执法的工作环境,从而走出城管执法的尴尬。长沙出台的我国第一部城管地方立法,实施两年多未发生一起因执法不当而引起的冲突事件。这就说明,权由法定,既是行业规范,也是执法保障
  美好城市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需要大家共同呵护。城管被妖魔化,受损的不只是城管本身,还有政府的公信力和百姓的幸福感。重塑城管形象,让公众理解、信任和支持城管,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学习其中的几个分论点,不错! 我们需要平等型城管。 我们需要文明型城管。我们需要服务型城管    我们需要法治型城管。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4-3-7 15:54 |
学雷锋重在抓长远求实效

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呼唤我们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丰富学雷锋活动的内容和载体,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让雷锋精神焕发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持久开展,要健全领导机制,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形成强大合力。要建立文明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团体积极配合、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学雷锋活动有力有效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以模范行动带动和影响群众。各行业、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突出行业特点、群体特征,广泛进行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建设美好安徽”实践活动,广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基本道德规范,着力打造“好人安徽”品牌。
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持久开展,要注重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抓好载体,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青少年,多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多开辟群众乐于接受的渠道,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到学雷锋活动中来。注重选树更多群众身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好人,用身边好人的崇高品格彰显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用不断涌现的先进典型展示雷锋精神的时代风采。广泛运用讲座论坛、基层巡讲、展览展示、公益广告等方式,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手段,推动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深入人心。坚持把开展志愿服务作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重要抓手,构建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江淮志愿服务网络,让争当新时代雷锋、争做志愿服务者在江淮大地蔚成风尚。
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持久开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学雷锋要有形式,但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一阵风、“三月里来四月走”。雷锋精神的魅力来自生活、来自民众。只有把雷锋精神同日常工作和生活结合起来,使之常态化,才能更加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让践行雷锋精神成为自发自愿的行为。要把学雷锋活动与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等结合起来,实现学雷锋活动同其他工作相互融合、协调推进。当前,尤其要把学习雷锋精神与提炼安徽精神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征集、群众参与、舆论引导,进一步打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凝神聚力建设美好安徽。

让文明之光照耀前进之路

文明之风遍披乡野,道德旗帜高高飘扬。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取得了新的进步。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城镇、文明单位的先进事迹,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
车有双轮,才能远行;鸟有两翼,才能高飞。一个健康的社会,不仅需要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各种矛盾多发、高发、频发。当此之时,下大力气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仅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而且对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新形势下,开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就必须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感召力,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利于增进共识、消除分歧、化解矛盾,有利于建立全社会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全过程。
在新形势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进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当前,人民群众对于高尚道德品质的呼唤是强烈的,对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强烈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用优质多彩的文化产品和生动活泼的创建活动,激浊扬清、弘扬正气,把文明进步落实到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中。这就需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真正使群众感到社会文明与我息息相关。
在新形势下,取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成效,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当前在个别地区、个别领域,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还相当严重,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不但极大地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而且破坏了国家的形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蒙上了阴影。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利益上的因素。对于认识问题,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来解决;对于利益问题,则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解决。其中,重要的是做好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社会财富这块蛋糕既要做大,也要分好。做大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就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所谓“仓廪实而知礼仪”;分好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就具备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公平正义就在其中。
在新形势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新台阶,就必须坚持把法制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抓好抓实。如果说道德是盾,那么法治就是剑。有时人们之所以在面临道德选择时会踌躇犹豫,缺乏法律的护卫是个重要原因。我们应该通过法制建设,让那些在道德勇气的鼓舞下做出正确选择的人们无惧于前行、无悔于选择。法律,要为道德保驾护航。
精神文明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坚持求真务实,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更好地担负起领导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礼敬时代楷模

最近一个时期,张丽莉、吴斌、高铁成等一个又一个平民英雄接连涌现、灿若群星,在中华大地广为传颂,被誉为“最美的中国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中央文明委日前发出通知,号召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向张丽莉、吴斌、高铁成同志学习活动。中央的大力倡导,群众的积极践行,展现出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汇聚成传承雷锋精神、学习时代楷模的强大潮流。
礼敬时代楷模,就是要学习崇高的道德境界。对平民英雄的“最美”称赞,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深切敬意,是社会对善良品质的由衷认同。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境界;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们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美好情怀;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是社会思想道德主流的真实写照、雷锋精神的接力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在关键时刻、危急关头不犹豫去给予、不吝惜去付出,流淌着朴素纯粹的真情,涌动着感人至深的暖意;当敬业成为习惯,奉献成为生活,虽然平凡却不简单,只要永恒坚守就会谱写出壮美诗篇。弘扬这种精神,对于进一步提升人们的道德自觉、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从而凝聚起全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礼敬时代楷模,就是要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近些年来,尽管道德领域存在的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但道德建设方面的成就,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在抗击非典、防控疫情的斗争中,在蔚为壮观的志愿者队伍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和证明。从焦裕禄到杨善洲,从雷锋、郭明义到当下的“最美”群体,这些道德榜样所践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守品格,始终代表着时代积极、进步、向善的道德主流。因此,我们要认清道德主流、坚定道德信心,要以“走转改”精神做好楷模宣传,多发现平凡人物的道德光辉,多讲述普通百姓的好人好事,将身边的感人事迹、群众的内心期盼发掘出来,将全社会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我们的媒体要有责任与担当,倾听网络民声,汇集社会民意,让版面充满“暖流”,用镜头传播“温情”,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形成关爱楷模、好人好报的社会风气。
礼敬时代楷模,就是要凝聚强大的道德力量。伟大出自平凡,人皆可为圣贤。这些和平年代里涌现的平民英雄,无时无刻不在激发着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必将助推更多普通人焕发道德热情、投身道德实践,成就时代的精神屋脊。我们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如他们一样,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冷眼以对、袖手旁观;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而不是权衡再三、退避三舍;立足本职、扎实工作,而不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对他人保持诚信、友善甚至谦卑,而不是见利忘义、损人利己。道德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只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认认真真做好身边事,力所能及帮助周围人,自然就会成为“身边的感动”,为社会道德大厦建设添砖加瓦。
当前,“学习时代楷模”活动正在神州大地广泛开展,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口口相传,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不断涌现,只要人人争当楷模,共同浇灌好我们的“道德花园”,“最美”之花将竞相开放、更加绚丽。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4-3-11 14:12 |
今天说说自己做题的注意事项:
1、时间要合理安排;大作文差不多只能40分钟,不能忽视小题;
2、小题字数有字数限制时,要统筹安排一下,不能第一、第二点字数控制的太少,感觉字数太少了,结果三四点有点凑字数;
3、书写工整(这与时间完全不匹配啊,怎么破??
4、各种题型在拿到题时就应该有一个答题框架,这个真不能犹豫,时间来不及啊
5、各种常见的分论点要换一种说法,不然“撞衫”的机率大增
转变观念——凝聚共识、增强理性共鸣
制定法律法规——筑牢“防火墙”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4-3-12 21:25 |
既抓民生更抓民心

      大至一国,小至一县,发展的主体是人民,根基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解决好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得实惠,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赢得民心。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既要抓好民生工程,又要抓好民心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民生政策越来越好,民生投入越来越大,民众受益越来越多。但也应看到,一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并未因物质的丰富、民生的改善而拉近,反而较过去有疏远的迹象。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社会情绪失衡、群众心态偏激,“仇官、仇富”,一些地区甚至由小矛盾引发了群体性事件。湖南省安仁县是一个省级贫困县,属于国家扶贫连片开发特殊困难地区。多年来,我们克服财力严重不足的困难,认真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在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98年至2012年,民生总支出达51亿元,占一般预算总支出的76.11%。“民生100”考核连续9年获省、市先进。但在很多问题上,群众仍然对我们的工作不满意。全县的重点项目甚至包括城市防洪、道路提质等惠民工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施工环境不优、群众阻工闹事的情况。

      “惠民生”与“得民心”本应两位一体、相辅相成,现在却存在如此之大的反差,原因何在?老百姓为什么不领情?通过调研与思考,我们认为有四个错误倾向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重“做”不重“说”。宣传不到位,信息不通畅,过程不透明,极易引发群众的猜疑,导致公信力下降。二是重“上”不重“下”片面关注完成“上面”的考核指标,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加剧了群众的离心趋势。三是重“实”不重“虚”。在很多地方,干部的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忽视了对社会心态和民众情绪的正确引导。四是重“外”不重“内”。认为只要问题不出门就没有问题,导致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甚至一拖再拖。

      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关键在于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出击”转变。在落实民生政策的同时深入开展宣传,公布工作细节,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取信于民。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前,应详实说明实施背景及预期效益,以共同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景凝聚民心。强化宣传部门和群团组织职能,培育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同时,优化舆论环境,把握话语权,抢占主动权。二是由“替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重视群众主体意识,重大会议试行群众旁听,公共事项决策实行群众听证。设立政务微博、公布监督电话、实行电视问政,畅通群众参与发展、推动发展、服务发展的渠道。项目建设提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中予以严格监管。三是由“高高在上”向“俯身躬行”转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整治“四风”,树立良好形象。“不怕群众骂我,就怕群众不找我”,把考评权交给群众,将群众信访作为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径、赢得民心的重要手段,及时有效化解群众不满情绪,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四是由“与民争利”向“为民谋利”转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民生资金投入,落实社会保障。加强市场监管,治理行业垄断,确保群众生活安定。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4-3-12 21:28 |
既抓民生更抓民心

      大至一国,小至一县,发展的主体是人民,根基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解决好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得实惠,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赢得民心。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既要抓好民生工程,又要抓好民心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民生政策越来越好,民生投入越来越大,民众受益越来越多。但也应看到,一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并未因物质的丰富、民生的改善而拉近,反而较过去有疏远的迹象。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社会情绪失衡、群众心态偏激,“仇官、仇富”,一些地区甚至由小矛盾引发了群  体  性  事件。湖南省安仁县是一个省级贫困县,属于国家扶贫连片开发特殊困难地区。多年来,我们克服财力严重不足的困难,认真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在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98年至2012年,民生总支出达51亿元,占一般预算总支出的76.11%。“民生100”考核连续9年获省、市先进。但在很多问题上,群众仍然对我们的工作不满意。全县的重点项目甚至包括城市防洪、道路提质等惠民工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施工环境不优、群众阻工闹事的情况。

      “惠民生”与“得民心”本应两位一体、相辅相成,现在却存在如此之大的反差,原因何在?老百姓为什么不领情?通过调研与思考,我们认为有四个错误倾向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重“做”不重“说”。宣传不到位,信息不通畅,过程不透明,极易引发群众的猜疑,导致公信力下降。二是重“上”不重“下”片面关注完成“上面”的考核指标,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加剧了群众的离心趋势。三是重“实”不重“虚”。在很多地方,干部的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忽视了对社会心态和民众情绪的正确引导。四是重“外”不重“内”。认为只要问题不出门就没有问题,导致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甚至一拖再拖。

      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关键在于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出击”转变。在落实民生政策的同时深入开展宣传,公布工作细节,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取信于民。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前,应详实说明实施背景及预期效益,以共同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景凝聚民心。强化宣传部门和群团组织职能,培育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同时,优化舆论环境,把握话语权,抢占主动权。二是由“替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重视群众主体意识,重大会议试行群众旁听,公共事项决策实行群众听证。设立政务微博、公布监督电话、实行电视问政,畅通群众参与发展、推动发展、服务发展的渠道。项目建设提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中予以严格监管。三是由“高高在上”向“俯身躬行”转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整治“四风”,树立良好形象。“不怕群众骂我,就怕群众不找我”,把考评权交给群众,将群众信   访作为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径、赢得民心的重要手段,及时有效化解群众不满情绪,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四是由“与民争利”向“为民谋利”转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民生资金投入,落实社会保障。加强市场监管,治理行业垄断,确保群众生活安定。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4-3-13 01:05 |
支持 、、、写的不错。学习了 楼主好人 谢谢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4-3-13 10:46 |
以德润心 以文化人


      近年来,一些被冠以“强官”、“能官”、“儒官”的官员,屡因涉嫌违法犯罪而落马。最近,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干部受贿犯罪,呈现边“评优”、边腐败的现象。由此,技术专家型干部的腐败问题,引起社会的关切与思考。
      诚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是治本之策(提出其他对策作为引子)但“不愿腐”的自我约束机制,同样是源头上的治根。这种自我约束,源于美德的滋养、文化的涵养,表现为原则与底线的坚守,清正与廉洁的追求(具体表现)。对于各级干部,尤其是那些技术专家型的干部来说,有没有这种自我约束能力,直接决定了其廉与贪、成与败的迥异之路。
      历史上,对于有才者来说,有没有德,德能不能养其才、润其才,更是决定了其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例子论证)明朝权臣严嵩天赋极高,19岁中举,25岁录进士,可谓稀有“天才”。但他手握重权时却胡作非为、以权谋私,抄其家时发现大量黄金、白银。而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胸怀、“不置私产,身后无余物”的操守,则使其效国为民的才智得到了极致发挥。故有史家认为,弱小蜀汉之所以能对魏国取攻势,其决定因素乃诸葛亮的精神品格和政治谋略。
      先哲有言:“做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淫逸骄奢,仕途无益”。陈云同志讲:有德无才办不成事,有才无德办坏事。季建业、张曙光等落马者表明,若官德卑劣、心术不正,则才学越高而邪念越多,能力越强而贪腐越深,魄力越大而危害越烈(举例子)那些技术专家型干部走上贪污腐败道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与被选任时重才轻德,用权时恃才损德有关。那么,如何以德润心、以文化人,才能使他们远离腐败呢?(过渡句引出对策)
      前不久,中央给41名省部级官员开设“廉政课”,进行廉洁从政专题研修(对策)学习方式很灵活,地点也不限于校园。学习内容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有具体的案例,包括廉政模范和反面教材纪录片。这无疑是廉政教育的一种创新。顺着这个思路,以德润心、以文化人,廉政教育可以做得更多、走得更远。作为一种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功夫,道德教育重在久久为功,难在不断创新。实际上,这种对各级干部思想的定期性“敲打”,十分重要,很可能就在某个关键节点上令一些人止步于腐败的悬崖。
      治国之道,要在得人;用人之道,要在德才兼备。注重道德的教育锻造与自我养成,不断探索通达人心的德育路径,使德始终润其心,让文不断化其人,那么,清白地为政、干净地干事,就会成为各级干部恪守的心灵约定。


句子:1、那些技术专家型干部走上贪污腐败道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与被选任时重才轻德,用权时恃才损德有关。那么,如何以德润心、以文化人,才能使他们远离腐败呢?(过渡句引出对策)
2、 治国之道,要在得人;用人之道,要在德才兼备
3、对于有才者来说,有没有德,德能不能养其才、润其才,更是决定了其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4-3-13 19:51 |
礼敬时代楷模(从是什么的角度写分论点)

      最近一个时期,张丽莉、吴斌、高铁成等一个又一个平民英雄接连涌现、灿若群星,在中华大地广为传颂,被誉为“最美的中国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中央文明委日前发出通知,号召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向张丽莉、吴斌、高铁成同志学习活动。中央的大力倡导,群众的积极践行,展现出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汇聚成传承雷锋精神、学习时代楷模的强大潮流。
      礼敬时代楷模,就是要学习崇高的道德境界对平民英雄的“最美”称赞,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深切敬意,是社会对善良品质的由衷认同。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境界;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们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美好情怀;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是社会思想道德主流的真实写照、雷锋精神的接力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在关键时刻、危急关头不犹豫去给予、不吝惜去付出,流淌着朴素纯粹的真情,涌动着感人至深的暖意;当敬业成为习惯,奉献成为生活,虽然平凡却不简单,只要永恒坚守就会谱写出壮美诗篇。弘扬这种精神,对于进一步提升人们的道德自觉、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从而凝聚起全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礼敬时代楷模,就是要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近些年来,尽管道德领域存在的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但道德建设方面的成就,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在抗击非典、防控疫情的斗争中,在蔚为壮观的志愿者队伍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和证明。从焦裕禄到杨善洲,从雷锋、郭明义到当下的“最美”群体这些道德榜样所践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守品格,始终代表着时代积极、进步、向善的道德主流。因此,我们要认清道德主流、坚定道德信心,要以“走转改”精神做好楷模宣传,多发现平凡人物的道德光辉,多讲述普通百姓的好人好事,将身边的感人事迹、群众的内心期盼发掘出来,将全社会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我们的媒体要有责任与担当,倾听网络民声,汇集社会民意,让版面充满“暖流”,用镜头传播“温情”,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形成关爱楷模、好人好报的社会风气。
      礼敬时代楷模,就是要凝聚强大的道德力量伟大出自平凡,人皆可为圣贤。这些和平年代里涌现的平民英雄,无时无刻不在激发着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必将助推更多普通人焕发道德热情、投身道德实践,成就时代的精神屋脊。我们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如他们一样,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冷眼以对、袖手旁观;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而不是权衡再三、退避三舍;立足本职、扎实工作,而不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对他人保持诚信、友善甚至谦卑,而不是见利忘义、损人利己。道德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只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认认真真做好身边事,力所能及帮助周围人,自然就会成为“身边的感动”,为社会道德大厦建设添砖加瓦。
      当前,“学习时代楷模”活动正在神州大地广泛开展,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口口相传,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不断涌现只要人人争当楷模,共同浇灌好我们的“道德花园”,“最美”之花将竞相开放、更加绚丽。


语言太好了,我等没办法比啊!这就是差距,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4-3-17 13:26 |
政务诚信 一马当先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特别提出政府要以身作则,带头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提高决策透明度,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这就抓住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因为,政府的行为对社会行为有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以,政务诚信建设必须一马当先,并且要抓实抓好。
  不可否认的是,政务诚信问题不是第一天出现,在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政府失信问题不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一些地方政府权力运行机制不透明,公共权力“跑冒漏滴”,不良公职人员以权谋私、吃拿卡要;
  二是一些部门办事流程冗长,关卡林立,服务意识淡薄,部分群众和企业把与一些政府部门打交道当成负担,不敢接触、不愿接触,但又不得不接触;
  三是一些权力部门存在乱决策、瞎指挥的行为,政策朝令夕改,口头承诺变成“空头支票”;
  四是一些部门决策失误、违法行政、数据失真后,不能正确对待社会的批评监督,找理由搪塞,想办法诿过,千方百计辩解,甚至用虚假信息来误导社会公众。
  这些现象或问题的存在,加剧了全社会对诚信问题的焦虑。
  令人欣慰的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政务领域内的诚信建设,从落实“八项规定”到反“四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修订法律法规,从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等,下猛药、出重拳、治根本人民群众拍手称快,这也给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树立了榜样,带来了新风。(说明效果!)
  政务诚信建设既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维度,其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务必须诚信,已成为社会共识。在政务系统内,人们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改革正在不断推进。
  这是一个重要的建设窗口期,需要治标治本一起抓,从根本上促进政务诚信建设不断完善。
  政务公开透明是政务诚信的基石。公开透明一直以来是人民群众对行政权力运行状态的一种要求,也是政务环境建设、加强权力监督的主攻方向(解释性语句)。近些年来,各地各部门围绕政务公开想了不少办法,做了不少探索,有些改革举措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赢得了群众支持(取得的成绩)
  比如审批流程公开,随着各地政务大厅建设的推进,集中办公、网上审批、串联审批、留痕监督等,已经成为政务审批中的一种常态化流程和机制。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减少了环节,节约了时间。同时办事群众或企业能够知晓审批事项的进展,对批准或不批准的理由能够充分了解,审批的可信度大大提高(例子)
  当然,目前的政务公开程度离人民群众的要求,离监督的需要,离取信于民的宗旨,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设置隐形门槛、过度收费和公开领域还不够宽、情况还不够细等方面,这些都是下一步不断完善公开程序和内容的主攻方向。
  依法依规是政务诚信的保障。政务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无论是决策管理,还是行政执法,全体政务人员都必须有强烈的法治意识。政务行为要越来越多地靠法律法规来约束,大大减少用红头文件来管理政务活动的行为。
  审批活动中,是批还是不批都要有法律政策依据,那种靠“拍脑袋”审批,靠“走后门”入围的做法,是对政务诚信最大的戕害;执法活动中,是罚还是不罚,是罚多还是罚少,都必须有明确的依据和公开的尺度,如果“打招呼”就能不罚款,或吃顿饭就能少罚款,那就严重地损害了法律的尊严,也破坏了公平的规则;监管活动中,是松还是紧,为什么松、为什么紧,如果不是在规则的框架下来掌握,而是凭监管者个人喜好,那么就容易造成松紧变形,出现人情监管等问题。
  因此法规和纪律是政务活动中带电的高压线。当前,公务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政务活动的依法依规问题还需要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全社会来监督。
  深化改革是政务诚信的关键。从过去出现的一些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不难看出,政府还是揽了不该揽的权力,管了不该管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政务失信的问题就容易发生(说明原因)。随着政府职能转变步伐的加快,特别是经过数次行政审批改革,权力开始逐渐被放到制度的“笼子”中,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边界日渐清晰起来。
  加强全社会的诚信建设,政府部门既要做好诚信榜样,又要搞好诚信管理,让群众对政府有信任感,对社会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政务诚信建设一马当先,那么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就必然会迎来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4-3-21 14:40 |
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安徽省南陵县加强基层维  稳应急处置机制建设调查




  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治理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近年来,安徽省南陵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了“资源在基层整合、队伍在基层组建、处置在基层开展、矛盾在基层化解”的基层维 稳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被中央有关部门称为“南陵经验”。“南陵经验”是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的生动实践,是对“枫桥经验”的坚持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性。
  一、“南陵经验”的形成
  南陵县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人口55.4万,其中农村人口47.2万。在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加速转型的新形势下,全县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资纠纷、企业改制、意外事故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一些问题因化解不及时、应对不妥当,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严重影响。
  痛定思痛,南陵县认真总结反思了基层维稳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维稳责任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的作用发挥不够,各方力量未有效整合,往往是以公安为主体的专业力量“孤军作战”;二是专业力量使用受到制约,农村地广线长,派出所警力薄弱,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市、县警力难以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错过了化解处置的最佳时机;三是一般民警的群众工作经验和能力不足,化解处置手段刚性、单一,过早、过多使用警力,容易形成警民对立,造成工作被动等。针对上述问题,2009年底以来,南陵县积极探索、认真谋划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工作的新路径,以三里镇为试点,围绕“发现快、集结快、处置快”的目标,成立了以镇、村干部为主体的群众工作队伍,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等较大矛盾时,发挥“距离近、脸面熟”等优势,先于专业处置力量赶到现场,维持秩序、劝解疏导、舒缓情绪,能化解的就地化解,不能化解的全力协助专业力量进行处置。
  2010年12月以来,南陵县按照“切合实际、规范易行、科学管用”的思路不断总结完善,着力在“实用性、规范性、长效性”上下功夫,健全工作机制和处置预案,组织培训演练,逐步在全县推开。2012年11月,中央维稳办负责同志专程到南陵县调研,称其“为创新农村地区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作了可贵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主要做法
  分类组建队伍。在乡镇(街道),组建以党政干部为主体的维稳应急处置骨干队伍。在村(社区),组建以“两委”班子成员为主体的维稳应急处置队伍。注重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老村干、退役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村民组长等的作用,从中优选人员作为辅助力量。按全覆盖的要求,全县建立了一支专兼职信息员队伍。
  明确职责任务。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息收集上报等日常工作。一旦发生较大矛盾纠纷,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并报告相关情况。开展法律法规宣传解释、安抚现场人员情绪、劝导疏散围观群众等先期处置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升级。协助公安等专业力量做好相关化解处置工作。
  完善工作机制。一是联系群众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双联系”活动,深入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实行“一线工作法”,把应急处置工作与日常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二是信息收集报告机制。依托政府内网,建立了县、镇、村三级矛盾纠纷信息收集管理平台,制定了信息收集、处理及考核办法。三是领导指挥调度机制。乡镇(街道)、村(社区)维稳应急处置队伍分别由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支部领导,是本辖区应急处置的“第一梯队”。镇、村工作力量要服从县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四是日常管理机制。建立了管理调度、培训演练、绩效考核、奖励补助等制度。
  三、工作成效
  整合了维稳资源。南陵县实行“一人多能、一队多用”的维稳应急处置模式。凭着“一张脸”(人熟、威信高)、“一颗心”(履职尽责、真诚为民)、“一双手”(带头致富、排忧解难),在不增加机构人员编制和大量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围绕“实际、实用、实效”,把各方力量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强大合力。
  落实了维稳责任。实行一岗双责、责任捆绑,把工作要求具体化、指标化,落实到岗位和人头,强化了“第一责任”意识,有效解决了“引发问题的不处理问题、激化矛盾的不化解矛盾”的现象。通过责任倒逼,推动基层不断完善维护稳定工作机制。
  锤炼了维稳队伍。基层工作人员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过程中,与群众密切了关系、增进了感情、增强了信任,也使自身受到教育、得到历练。
  提高了维稳实效。由事后被动应对转变为事前主动预防,由随意用警转变为依法梯度用警,由公安机关“单兵作战”转变为专业力量与基层群众工作队伍“协同作战”,由强制手段“刚性维稳”转变为综合施策“柔性维稳”,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增加了和谐因素。2010年以来,该县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均在98%以上,群体性纠纷逐年大幅下降。
  四、几点启示
  坚持源头治理,始终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当前,绝大部分社会矛盾是因利益诉求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坚持以群众工作为统揽,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自觉把应急处置与源头治理、动态管理相结合,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坚决纠正侵害群众权益的行为,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问题”是“枫桥经验”的内涵,也是“南陵经验”的精髓。要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职能和优势,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坚持依法治理,提高维稳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理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群众权益、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始终坚守法律底线,决不能为了解决一时一地的社会矛盾乱开口子,甚至违法乱作为。要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管理规定|隐私条款|手机版|求职指南网 ( 京ICP备11040856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2760 )

Powered by Discuz! , 24-3-29 23:51 , 0.03397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侵权删帖、投诉申诉

© 2005-2022求知智囊 联系我们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