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ZN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使用微信注册/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9|回复: 2
收起左侧

申论热点预测与背诵:大国工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5-24 12:42 [发自手机] | |阅读模式
锻造更多大国工匠(人民时评)
方大丰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24日  05 版)
  中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这将是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大时代”

  

  安徽以25条改革举措拓展产业工人发展空间,广东省成立工匠学院为产业工人教育培训搭建“立交桥”,内蒙古着力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近期以来,各地纷纷出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举措,让产业工人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涵养着劳动情怀、激发出劳动热情。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当前,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国际产业结构深刻调整,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正在发生,给产业工人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加上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在技术技能、素质结构、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也影响到产业工人队伍的发展壮大。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制造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大业。

  发展高端制造业不仅需要高端装备、高端技术,更需要高端的技能人才队伍。我国两亿多产业工人,为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世界工业发展史看,但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缺乏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缺乏、技能形成缺少顶层设计、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虽说收入预期在职业选择中占有很高的权重,但并不是说只有简单提高薪酬才是唯一激励方式。渴求为人重视、实现自身价值,是人类的天性。一些来自一线的技能人才感叹,与收入提升相对应,不少年轻技术工人更渴望人生出彩的机会。实践中,一些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比如,实行面向技术工人的股权激励,打通技能、技术和管理晋升通道,试行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设立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等。这些创新举措,有利于促进形成“当工人有前途”的价值导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要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日前,上海出台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33条新政策,引人注目地提出“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职业晋升的多通道机制”。培养工匠,首先需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落实,让劳动价值体现在产业工人培养全过程,深植于治理者、管理者、经营者的各项举措中,社会才能涌现出更多大国工匠、激发出更多工匠精神。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名95后砌筑工出现在全国人大代表的名单中,有媒体在报道时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标题——“小泥工遇到了大时代”。这名“小泥工”展现出标志性的意义:中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这也将是一个培养、造就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大时代”。时代赋予制造业以重任,也将赋予产业工人以荣光。
发表于 18-5-24 12:44 [发自手机] |
扩展阅读:“工匠精神”本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即对生产的每道工序,对产品的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随后,不仅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于是,使用范围扩展, 任何行业、任何人 “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的精神,都可称“工匠精神”。
发表于 18-5-24 12:48 [发自手机] |
工匠精神是职业诉求与产品诉求的耦合   工匠精神其实是一种职业诉求和产品诉求。所谓职业诉求,就是培养从业人员的敬业感和荣誉感,使他们不仅仅将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且作为一种事业追求,一种工作荣耀,一种生命守望。他们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认真负责,尽职尽能。而这种职业态度是基于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的热爱与投入的基础上的。正是在这份执着坚守之中,他们也享受着社会对他们的职业认同,以及工作本身带给他们的乐趣与荣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的七级八级技工不但得到社会的尊重,同时也收获了相应的地位和待遇。从这一意义上,我非常赞赏央视的纪录片《大国工匠》,社会应该为这些精英喝彩。社会对精英的定义不能只局限于政治人物、科学人物、文化人物等,理所应当还应该包括技能岗位上的优秀人物。有一次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领导交谈,他很自豪谈到他们学校的优秀校友代表:包起帆、徐小平、李斌。这些上海的“工匠”,不仅应该成为应用型大学的骄傲,也应该成为上海的骄傲、全社会的骄傲。所谓产品诉求,就是从产品设计到产品生产,再到产品检验,直至产品面市,乃至包含消费者使用体验,整个产品链都是一种不断追求完善、精美和极致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工匠精神不能仅仅体现在产品的末端,还应该体现在产品的全过程。让产品始终引领时代,引领潮流,引领审美。   工匠精神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而标杆性人物、标杆性品牌和标杆性企业实际上是工匠精神的外化,也是中国制造所孜孜以求的文明特质。由于中国的工业文明姗姗来迟,因而现今我们提出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修补中国在早期工业文明时的缺失。在现代工业文明的重塑中,举起工匠精神的旗帜,就是营造社会氛围、累积心理沉淀、提升实业精髓,为工匠精神的崛起夯实基础。现代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已不再一味追求大而全,而更注重特而精、特而优,这就无形中形成对工匠精神的呼唤。一批注重高品质、高性能而不吝高价格的中国消费群体正在形成,他们也会形成对工匠精神的呼唤。提倡工匠精神应该也必将成为我们社会的自我追求。(作者:陈圣来 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国际文化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管理规定|隐私条款|手机版|求职指南网 ( 京ICP备11040856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2760 )

Powered by Discuz! , 23-3-25 19:42 , 0.02431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侵权删帖、投诉申诉

© 2005-2022求知智囊 联系我们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