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ZN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使用微信注册/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33|回复: 4
收起左侧

第八期作业:17年国考省部级申论真题(小酸点一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10-11 21:37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酸点 于 18-10-13 22:08 编辑

第一题:
    一、提升连心河沿线绿化管理水平和质量,增加乔木,丰富绿化色彩,铺设管道实施喷灌浇水,二、加强亮化工程,维修照明设施,安装路灯;三、完善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公交线路,增开绿色投入使用,设立垂钓区,公厕,停车场等便民提质工程,四、成立城市水系巡查大队,加大执法力度,五、强化安全体系建设,安装护栏监控警示牌等。

第二题:
国外的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提纲
    一、完备的水事法律法规体系,水事活动均依法办事,各级管理机构责任、权力和义务规定明确,各机关部门及企业职责明确分开,严管重治违规排污事件;
    二、完善的管理体制,改进水资源的取水许可权属管理和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性集中管理,按政、事、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三、采用多自然型河流理念,建设城市生态河堤,水共存理念强调维持水体生态平衡与人水和谐共存,健康工作河流强调保护、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和适度开发低合理性
    四、成熟的管理经验,动态河流管理是依据河流生态公众反馈及新信息,改进调整管理方法,分层次合作,国家或地区间定期会晤,协调、交流信息,建立协作机制
    五、保障管理资金,建立监测网站,畅通污染监督渠道

第三题:
    儒有“等待”、“忍耐”之义,追求“弱德之美”,内涵了中国文化固有的“柔”性格。故古人云,“儒者,柔也”。但儒家固有的“柔”性格并非软弱无力,二是强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
    “天下莫柔弱于水”,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水滴石穿的例子正与儒家“以柔克刚”的道理相通,因此,了解水的意象便能体味儒家之柔。水有两层意象:一是存在论,即水杉利万物而不争,是万物之本。二是道德沦,即水不定形,能成就各种形状,凸显了至柔的道德品性。
    借助水之柔来理解儒家固有的柔性格,由此及彼,表现中国人同自然、同他人打交道的深刻内涵:柔顺、和谐、因势利导,自然而然。

第四题:
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
    “水生态+扶贫”是对欠发达地区在保持青山绿水的同时大力推进扶贫工作的创新,G市采取该发展模式已有陈宫经验,值得借鉴。在我市推广该模式的理由如下:
    1.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从穷山恶水到青山绿水。解决生态环境脆肉问题,保护水土并是自愿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性开发,避免水土流失。
    2.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农民收入。吸引民间资本及广大群众参与,可直接获得与外出务工一样报酬。
为贯彻该模式的推广,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发展农家旅游业。建立漂流等娱乐项目,鼓励开设农家乐,通过体验客家民俗文化吸引游客。
    2.科学规划小流域治理,吧水土流失治理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引导治理大户参与。
    3.结合小流域治理和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建立“名、优、特、新”的经济果木林,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4.结合示范园区建设与生态旅游发展,采取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统一规划涉及方式,最大限度保护开发水土资源。

第五题:
以水为师

    水变化多端而又无处不在,是自然界最简单的化合物之一,却蕴含着广阔万千的哲学道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复杂源于简单,我们的祖先从这简单而多变的水中悟出了许多千古不易的哲理。因此,以水为师,习水之善,方能感宇宙万物之本,谋长远和谐发展之路。
    师从善动之水,可以益智。中国文化讲究“弱德之美”,追求固有的柔顺性格,而正如老子所言,“天下莫柔弱于水”,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习水之柔,方能明“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哲理所在。水的柔,并非软弱无力、废弃一切之所为,柔弱只是表象,以柔克刚才是真正的内核,水滴石穿便是典型的例子。中国人民善于学习水的柔性,经历时间的沉淀,故形成了儒家思想的千古绵长,让我们具备了“等待、忍耐”的良好品格,所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就是体现了这种等待的姿态。水之柔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同自然、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智者,乐水,莫不如是。
    师从上善之水,可以悟仁。水虽然为柔弱者,但也有道之用。水形态无定形,千变万化,颇有海纳百川、随境而适的气度,这与仁者主张的包容性极为一致,所以古人常以上善之水来凸显仁者的道德品性。“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亦可滋润万物,惠及众生,由此及彼,人们也领悟出仁者需普济世人的深刻内涵。水之“存在”与“道德”意象,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处世当以胸怀大气、为人当有奉献精神而惠泽他人。
    以水为师,习其上善之特性,明乎此理,内修仁智也算相得益彰。然而,以水为师,内化为品格后,还需付诸实践,才能真正达到师之目的。
    以水为师,要重视水系建设,打造城市美丽生态。城市有水,生活才有灵气。因此,人类现代社会发展,建设美丽水系,就是提升城市生态形象及功能的重要途径。建设水系要回归自然的修复,广泛采用“人水共存”、“健康工作河流”的生态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寻求开发与保护的共同准则。唯有借助水利万物之理,方能谋便民生态之路。
    以水为师,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整体规划,多业并举。水之道讲究顺势而为、随境而适,以不变应万变,观万变察宗本,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亦是如此道理,要因地制宜,善于结合环境本身而寻求青山绿水的转变。例如,可将示范园区与生态旅游结合、水土流失治理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真正在发展中,把水留住、把山治好,日子也才能过好。
    无水则无物,水看似简单,实则涵盖丰富,正如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水的哲学亦是如此,以水为师,悟之道理,定能获益万千。
发表于 18-10-14 01:11 |
首先:欢迎新同学加入,希望你是鲶鱼效应,给我们带来新的思维与视野。
第一题:第二点漏选用艺术灯具。第五点安装护栏植物、监控,悬挂警示牌,配备安保,还是写出来比较好。
第二题:第三点:前面概括为:先进的规划理念;第四点可以合并到第二点,且动态河流管理不需要展开解释,直接就是事实动态河流管理。
第三题:首先还是要解释是什么,用一句解释这句话吧。。然后才展开分析。。但是分析部分这题是难点,我也是比较晕,参考了答案也是晕,所以不敢做点评。
第四题:理由上存在漏点,只写出了生态与就业方面,漏点经济、地理、保障等。参考玉米的五点理由,很全面了。措施上第一点不仅仅是旅游业,还有种植业。第二点:水土流失治理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可以自称一个点,然后展开。漏点吸引民间资本与群众参与,,,可以参考玉米与马化腾的措施
第五题:这题你的思路有点不太一样,你在对策部分也着墨了,但是我个人有点疑问,这个题目还需要用这么大篇幅写对策么?感觉重点就是在论述水的“道”上,如果你非要写对策,建议这两个分论点合并成一段,简单写。个人意见啦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8-10-14 11:05 |
本帖最后由 我自求我道 于 18-10-14 12:02 编辑

第一题
归纳总结基本到位,就是有几处漏点。第一点漏了"组合种植绿植"和"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护",第二点漏了"选用艺术灯具,"第五点漏了"加裁绿植、安装监控、配备保安"

第二题
个人认为还是分为规划理念和管理经验两大段写比较好,你这样写点虽然全,但观感上还是有些乱

第三题
开头少了对这句话的简单释义,这是必不可少的。最后的建议确实很有必要,学习了

第四题
整体结构很好,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推广的理由可适当补充,两点太少了。还有第二段的第三句"解决生态环境脆肉问题",脆肉是什么???

第五题
不建议写太多对策,而且第五、六段的"重视水系建设"和"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论证过于牵强,这两方面只能说是利用水,不能说是学习水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8-10-14 13:23 |
第一题:点基本上都找到了,就是归纳小标题没写,参照xdan0701的
第二题:第四点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混在一起了,第五点,资金和经验可以分开写。
第三题:待讨论。但你的答案应该有点乱。
第四题:措施的第一点应该是放在理由里面的。措施吸引民间资本没说。
第五题:我主要觉得你这篇文章论证部分基本上是材料里面的原话,可能有百分之八九十?不知道对不对哦,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就不太好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发表于 18-10-14 16:19 |
第一题:要点全面,逻辑清晰。个人觉得2可以合并到3中,4可以合并到5中。
第二题:个人觉得管理经验和管理体制可以合并
第三题:个人觉得儒之柔还可以加上与自然因势利导,水之柔还可以加上以柔克刚
第四题:觉得3、4两个角度区分性不强,不过我也没找到好的归纳方法
第五题:大作文的亮点在于在最后写了对策,不过这两段对策我没看出角度的区分性。个人觉得合并成一段写更好。
全站回复审核中,需要查看请登录
注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zzn指南”

管理规定|隐私条款|手机版|求职指南网 ( 京ICP备11040856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2760 )

Powered by Discuz! , 24-3-29 06:09 , 0.01834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侵权删帖、投诉申诉

© 2005-2022求知智囊 联系我们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